漫步于獅城的河畔
一直以來,新加坡以其迷人的熱帶風光,吸引了無數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新加坡的旅游魅力也與日俱增。然而,人們通常更愿意在新加坡過境游,匆匆在魚尾獅公園照相,匆匆在烏節路的大百貨商店購物,匆匆在小印度選自己喜歡的飾物。其實,新加坡也是一個值得停留的地方,如果有更長的時間在新加坡,那么,沿著新加坡河漫步,或者蕩舟河上,是接近這個地方的最好方式。
新加坡河是一條海水沖出來的河,自河口安德遜橋到金聲橋,長約4.1公里,途經12座橋,兩岸許多古跡,新加坡的歷史,就寫在河的兩岸。
橋 河上的歷史刻度
新加坡河上有十幾座橋,都不大,因為河本身就不寬,這些橋都小巧古樸,座座不同。站在兩座橋上的人,可以遙遙相望,中間隔的,似乎就是幾十年的光陰。
安德遜橋(Anderson Bridge)位于新加坡河河口,邊上就是魚尾獅公園,這座鐵橋,兩端擁有裝飾華麗的拱形鐵門。它也是新加坡最后的大鐵橋。
加文納橋(Cavenage Bridge)是一座行人橋,最起初名叫愛丁堡橋,紀念建成那年愛丁堡公爵訪問新加坡,稍后就以當時的海峽殖民地總督加文納上校(任期1859-1867年)的名字來命名,加文納橋已經有130年的歷史了,是新加坡現存最古老的橋。
愛琴橋(Elgin Bridge)就是俗稱的大馬路橋,它是橫跨新加坡河的第一座橋,在它的北面就是橋北路,南面則是橋南路。愛琴橋也是新加坡重建次數最多的一座橋梁。
對于游人來說,未必叫得出每一座橋的名字,只是感覺得到,每座橋都鐫刻著新加坡的歷史。
碼頭 年輕的舊貨倉
新加坡河兩岸的碼頭已經失去了當年財富在進出口貿易中累積的風風火火的勢頭,反而變得有幾分浪漫。
克拉碼頭(Clarke Quay)位于新加坡河上游。從前它以舊貨倉聞名,這些貨倉的設計相當統一,面積闊大,通風良好,環境干爽。早期的貨倉具有東西方的混合特色,包括雙層的多麗式支柱,圓形拱門,高大的窗,三角頂,中國式屋瓦。現在廢棄貨倉被保留和修葺,當然不再用來儲貨,而是改造成餐館、舞蹈和音樂廳,舊碼頭變得充滿青春和享受的氣息。
在克拉碼頭的里巴巴利路(River Valley)入口處可找到一間名為“黃埔冰屋”的店。這間店早在1800年開設,當時新加坡還沒有冰塊制造器具,冰塊是從美國的波斯頓入口至新加坡。
岸在水中看靜默的岸
乘坐駁船欣賞兩岸的風光,是瀏覽新加坡城市的最好角度。如果是白天,整個城市會顯得有點靜默,河邊建筑襯著高大建筑的背景,都帶著古樸的色彩。駁船碼頭對岸,原是英國殖民地政府的辦公地區,目前還保留下來的代表性建筑物有舊國會大廈(更早時期的法院大廈)、皇后坊和維多利亞劇院和音樂院(1905年為市議廳)。其中,皇后坊和舊國會大廈之間沿岸地帶豎有萊佛士爵士的白色雕像。
駁船會通過加文納橋和安德遜橋。安德遜橋旁便能看到新加坡旅游業最為人熟悉的標志——魚尾獅公園和它背后的浮爾頓大酒店,浮爾頓大酒店的前身是1924年建成的郵政總局,后來它成為新加坡郵政總局和其他政府部門的辦事處。
出游方式
游河的兩種方式
之一 走走河畔林蔭道
新加坡河畔林蔭道在河的兩岸,依河道而蜿蜒向前,長3公里,寬10到15米,從新加坡河口一直延伸到金聲路。建造工程始于1992年,包括新建三座行人橋和修復渥橋、李德橋。
之二 坐坐古老的舢板或駁船
昔日新加坡河上典型的運輸工具——駁船,如今已變成接載游客做“新加坡河之旅”的工具,沿河經過的景點,包括舊國會大廈、皇后坊文物館、福康寧堡壘、克拉碼頭、駁船碼頭、魚尾獅公園、萊佛士坊等等。
新加坡河駁船游
上船地點:克拉碼頭、萊佛士城碼頭
游船開放時間:上午9時至晚上11時
游船時間:30分鐘
船票:成人10元,兒童4元(新幣)
創意玩法
坐著“鴨子”水陸聯游
新加坡游覽鴨公司近日推出一種亞洲首創的新型旅游產品——水陸雙棲旅游團,它是一種陸上能行駛、水中能滑動的鴨子造型的交通工具。整個行程從新達城出發,經過的景點包括陳金聲噴水池、世界大戰紀念碑、高等法院、政府大廈等,轉入萊佛士林蔭道之后,將在濱海大道旁薛爾思橋下開入碧波中繼續水中游覽。
歡樂節慶
兩個節日歡樂無邊
開齋節 從現在到11月13日,去新加坡都可以參與回教開齋節的慶典。芽籠土和甘榜格南一帶熱鬧非凡,夜晚燈火通明,如同白晝。
屠妖節 屠妖節在每年的10月7日到11月6日舉行,又叫“萬燈節”,在新加坡有小印度(Little India)之稱的寺廟和街道都用彩燈和花環精心裝飾,格外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