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特色文化
安徽文化遺存豐富而別具特色,歙縣、壽縣、亳州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歙縣是歷史上的徽州府所在地,新安畫派、新安醫學、歙派篆刻、徽派版畫、徽派園林建筑、徽菜和徽劇的發祥地就在于此。集中在歙縣、黟縣境內的明清民居、祠堂和石舫,數以千計,歷經滄桑而古貌猶存,其數量之多,構思之奇巧,石、木、磚雕之精美,舉國罕見,是民間建筑的杰作,成為安徽民俗旅游的必游之地。省內還有4座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安慶、黟縣、桐城、鳳陽。
安徽黃梅戲:安徽地方戲曲劇種之一,舊稱黃梅調或采茶戲,與京劇、評劇、越劇、豫劇并稱中國五大劇種。由山歌、秧歌、茶歌、采茶燈、花鼓調,先于農村,后入城市,逐步形成發展起來一個劇種。但形成一個完整的劇種,那還是近代的事。在這段時間內,他吸收了漢劇、楚劇、高腔、采茶戲、京劇等眾多姐妹藝術的精華,使自己逐漸完善起來而成為一個名劇。代表劇目有《天仙配》。
歙縣炒青:歙縣是“屯綠”的主要產地。“屯綠”被譽為“綠色的金子”。歙縣是國家出口茶基地,歙縣炒青為出口的“中國綠茶”中的骨干。歙縣炒青普遍具有芽頭壯、葉張大、肉肥厚、節間寬的特點。歙縣炒青初制時,除揉捻工序外,全部在鍋中炒制而成,故毛茶稱炒青。經過加工精制后,外形似眉,也稱眉茶,纖細美觀,條索勻整,色綠帶灰、香高光澤,味濃醇和,它是炒青綠茶中的出類拔萃的產品。早在清朝光緒年間,歙縣炒青就銷路暢開。到了本世紀末1913年,開始遠銷歐美各國,被譽為“首屈一指的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