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六月中旬到七月中旬,盛夏炎炎,蟬鳴荔熟正當時,今年又是增城的荔枝豐收年。
嶺南佳果數荔枝,荔枝之鄉數增城;增城是荔枝之鄉,增城的縣城稱荔城。據了解,在增城境內,荔枝山、荔枝園、荔枝嶺、荔枝墩、荔枝坑、荔枝排等以荔枝冠名的自然村落就有十幾個,家家種荔當田耕,農戶種荔百株視為常事。現增城荔枝種植達17萬畝,主要分布在荔城、新塘、永和、仙村、石灘、三江、中新、福和、正果、派潭及朱村等地,荔枝品種多達52個。
當下熟荔——誰吃誰新鮮
在增城出產的荔枝中,除掛綠最為人們贊賞外,還有水晶球、糯米糍、桂味、妃子笑、犀角子、雪懷子等十多個名優品種。其中,最早熟的荔枝是新塘鎮仙村鎮竹園村的三月紅;最遲熟的荔枝則是正果鎮蘭溪村的山枝。在這個6月,我們能吃到最新鮮的荔枝有:
三月紅——5月上、中旬果熟。熟時果皮鮮紅色,較厚而脆。果肩闊而斜,微聳。果頂尖,稍歪向一邊。果肉白蠟色。核不飽滿,常退化。果肉品質肉味較好,但肉質稍粗,味甜而帶微酸,適宜鮮食。
水東——5月下旬到6月上旬果熟。果呈歪心形,果皮暗紅色,薄而軟。果肩一邊高,一邊低,歪肩。果肉乳白色,肉質軟滑,多汁,味甜帶微香。品質中上,宜鮮食。
黑葉——6月中旬果熟。果卵圓形或歪心形,果中等大。果皮暗紅色,皮薄。果肩平或微聳,大部分果蒂部帶一小蕉果。果肉乳白色,肉質軟滑、多汁,味甜帶微香。果核大,飽滿,品質風味好,適宜制罐頭。
妃子笑——唐代詩人杜牧詩云:“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此品種栽培歷史悠久。6月上、中旬果熟。果身大,圓形或卵圓形。平均單果重30克。果形整齊。果皮淡紅色,皮薄,龜裂片凸起,裂片峰細密,尖銳而刺手。果肩一邊高,一邊平而闊。果肉乳白色,肉厚,軟滑,多汁,味清甜帶香。可食部分占全果79~82.5%。種子長卵形,大都不飽滿(焦核)。品質風味優良,最宜鮮食。
犀角子——著名品種之一,栽培歷史較長.6月中、下旬果熟。果卵圓形,果小,平均果重13.6克。果形整齊。果肩平。果肉乳白色,肉厚,肉質軟滑多汁,味甜。可食部分占全果重的81.6%,種子多退化(焦核).此品種果身雖小,但核細肉厚,品質風味很好。
水晶球——在增城有過百年栽培歷史,多產于荔城鎮。6月下旬果熟。果身近心形,中等大。果皮淡紅帶黃色。皮薄,龜裂片大而稍凸,片峰尖銳,果肩微聳。果肉透明乳白色,肉質特別爽脆,味清甜而帶微香。種子大部分焦核。可食部分占全果重的83.3%。
桂味——6月下旬到7月上旬果熟。果圓球形或近圓球形,中等大;果皮淺紅色,有些則紅中帶墨綠斑點,似長著青苔,皮薄且脆。龜裂片凸起呈不規則圓錐形,片峰尖銳刺手。果肩平。肉質爽脆,清甜多汁,有桂花香味,可食部分占全果重的78~80%,品質風味極佳,是上等荔枝。
糯米糍——6月下旬至7月上旬果熟。民謠稱:“趁圩不買荷包飯,揀樹先尋糯米糍。”果大,扁心形。平均果重25克。果皮鮮紅色。龜裂片明顯隆起,片峰平涌。果肩一邊顯著隆起。蒂部略凹。核小,常退化或中空。果肉乳白色,肉厚多汁,肉質軟滑,味濃甜。可食部分占全果重82~86%。品質風味優良。除鮮食外,最適宜曬荔枝干。干果稱扁枝。
荔鄉民俗——吃不夠讓你兜著走!
按照增城當地的風俗習慣,荔鄉人都會邀請各方的親朋好友前來品嘗荔枝。賓客所至,有成群結隊在荔枝園中,邊采摘邊啖食的;有事先從樹上把荔枝摘下來或從集市上把荔枝買回來,讓客人圍在一起逐個品種品嘗;通常還有醇酒佳肴熱情款待,增進親友情誼。賓客告辭時,好客的主人必定還會以成筐成箱的荔枝饋贈。
荔枝之王——“西園掛綠”
“增城掛綠”是荔枝中的珍稀品種。清詩人李鳳修詠到:“南州荔枝無處無,增城掛綠貴如珠。兼金欲購不易得,五月尚未登盤盂。”2002年增城掛綠荔枝甚至拍出了一顆55.5萬元的天價,成為最珍貴的水果。足見其珍貴程度,被稱為“荔枝之王”。
增城掛綠以文獻正式記載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據乾隆年間縣志記載原產于增城新塘四望崗,后至嘉慶年間因官吏勒擾,百姓不堪負重而砍光掛綠荔枝,萬幸只存縣城西郊西園寺(現荔城掛綠廣場)一棵至今。掛綠荔枝六月下旬至七月中旬成熟。掛綠荔枝果實扁圓,不太大,通常0.5公斤有23個左右。果蒂帶有一綠豆般的小果粒;蒂兩側果肩隆起,帶小果粒側稍高,謂之龍頭,另一邊謂之鳳尾。果實成熟時紅紫相間,一綠線直貫到底,“掛綠”一名因此而得。果肉細嫩、爽脆、清甜、幽香,特別之處是凝脂而不溢漿,用紗紙包裹,隔夜紙張仍干爽如故。屈大均在《廣東新語》說道:“掛綠爽脆如梨,漿液不見,去殼懷之,三日不變。”
自駕攻略:
一、廣州至增城
廣汕線: 廣州天河(經長安收費站、九龍鎮、中新鎮、朱村街)——增城鎮(63公里)
廣惠線:廣州——環城高速——廣深高速——北二環高速(蘿崗出入口)——廣惠高速(仙村出口,14公里)——荔新公路(經荔新收費站)——增城市區
二、東莞至增城
路徑一:107國道莞城——新塘鎮(28公里)——荔新公路(經荔新收費站)——增城市區(增城廣場)
路徑二:東莞莞城——石碣(過江龍橋,15公里)——三江(9公里)——荔新公路——增城市區(經雁塔收費站,13公里)——荔城大道——荔景大道(增城廣場)
三、深圳至增城
路徑一:廣深高速皇崗入口——新塘出口(96公里)——廣深公路(新塘方向)——荔新公路(荔新收費站)——增城市區(30公里)
路徑二:走廣深107國道,深圳寶安——東莞——新塘鎮(82公里)——荔新公路(經荔新收費站)——增城市區(增城廣場、3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