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妃宮介紹:
天妃宮建于明永樂五年,即1407年,是鄭和第一次下西洋回國后,以海上平安為天妃神靈感應所致,奏請朝廷,明成祖賜建“龍江天妃宮”,并親自撰寫為天妃歌功頌德的天妃宮碑碑文。
鄭和將海神天妃作為他的精神支柱,在以后的六次下西洋出航之前及歸航之后,都要專程前往龍江天妃宮祭祀媽祖。龍江天妃宮繪有鄭和下西洋的大型壁畫。
天妃宮構建之初,為當時媽祖廟中規模最高,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建筑群。1937年,天妃宮全部毀滅于侵華日軍的炮火,僅明永樂年間所立御制弘仁普濟天妃宮之碑悄然獨存。天妃宮碑碑座及碑額雕刻精美、書法秀麗,是國內現存最大的鄭和下西洋石刻,也是現存媽祖碑刻中的極品,是全世界范圍內媽祖文化最高規格的文化遺存,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和寶貴的書法藝術價值。
為紀念鄭和下西洋600周年,南京市從2004年7月份開始進行天妃宮修建工程,2005年4月底竣工。現在的整個天妃宮景區占地約1.7萬平方米,采用明代官式建筑的型制和風格,主要由東西兩軸線建筑院落組成,西軸線為兩進院落形式,主要設有天妃宮大殿、玉皇閣及兩側配殿。東軸線為單進院落,主要設有觀音殿和兩側配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