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番禺蓮花山在哪里
廣州蓮花山在番禺,位于廣東省廣州番禺石樓鎮西門路18號。
以上就是關于廣州蓮花山在哪里的問題,下面介紹一下廣州蓮花山的好玩項目及怎么去這里玩……
廣州番禺蓮花山開放時間:
全天24小時對外開放
廣州番禺蓮花山門票:
成人:
人民幣 50元/位。
半 票:
①身高1.2米至1.5米兒童;
②60歲至64歲成人(憑有效證件);
③大學、中專及中小學生(成人教育除外)憑有學校蓋章及有效日期的學生證。
免 票:
①身高1.2米以下兒童(須一名購票成人陪同);
②65歲以上成人、現役軍人、榮譽軍人、殘疾軍人、殘疾人(憑有效證件)。
團 體:
①憑單位證明,30人以上九折,100人以上八折;
②旅行社按簽定合同的票價執行。
廣州番禺蓮花山交通指南:
交通指引:
1、從廣州大基頭、廣州汽車站、廣州東圃客運站及廣州火車東站任一汽車站乘坐,到番禺市橋后,再轉"市橋—蓮花山"的汽車便可到達蓮花山。
2、可乘坐地鐵3號線到市橋站或地鐵4號線到石碁站,再轉"市橋—蓮花山"的汽車,即可達到蓮花山。
自駕游路線:
1、廣州市區—科韻路—南沙港快速路清河站下,沿清河東路往東行駛約10公里,到達蓮花山。
2、廣州市區—華南快線—番禺大橋,走迎賓路,轉市蓮路或清河東路,往東行駛約10公里,到達蓮花山。
廣州番禺蓮花山簡介:
番禺蓮花山是廣東省重點風景名勝區,位于番禺市東部珠江口獅子河畔。
蓮花山由48座紅色砂巖低山組成,海拔最高為108米,占地2.54平方公里。其中有座麒麟峰,因峰頂上有一塊酷似蓮花的巖石,所以后人把這座山稱為蓮花山。
蓮花山在古時候是一個石礦場,經幾百年的采礦,蓮花山上或懸崖峭壁,或奇巖異洞,或嵯峨幽邃,或雄偉挺拔,形成了天然與人工相結合的獨特景觀,堪稱嶺南一秀。
主要景點有:寬敞而酷似蓮花瓣的蓮花石;氣勢軒昂的燕子巖;洞內怪石遍布的八仙巖;凌空壯觀、酷似人工石林的飛鷹巖以及落蓮洞天、三棕疊嶂、南天門、云梯、石廊、石峰、無底洞、白蓮池、觀音巖、神仙橋等。
山上有明萬歷四十年建造的被譽為省會華表的蓮花塔和清康熙三年建造的蓮花城等古跡。94年建成的望海觀音金像,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露天觀音像,是飲譽中外的藝術瑰寶。
蓮花城現已建成一座仿清兵營,游人在城頭可遠眺壯麗浩瀚的珠江景色。每年這里還舉辦桃花節、蓮花節,以花節展覽盛會為特色,以觀光性、藝術性、知識性為手段吸引游客。蓮花山旅游區有環境優雅、設備先進的度假賓館與舒適的餐廳、舞廳、燒烤場及購物街;還有水上樂園、文藝表演廳等大型游樂項目。
廣州番禺蓮花山景區景點:
觀音圣境
步入觀音圣境,筆直寬廣的朝圣大道,從蓮花塔下往東一直通到面向獅子洋的山腰,兩旁樹木排列整齊,自成陣勢。盡頭是一個青石鋪砌的廣場,廣場中央,慈顏善目、金光耀眼的望海觀音寶像屹立在兩層蓮花寶座上。舉目瞻仰,風吹云飄,反襯得觀音菩薩好像騰云駕霧,彩霞披身。望海觀音由澳門著名人士何厚鏵首倡,何賢社會福利基金會和各方人士襄助,于1994年10月23日建成開光,像高40.88米,用120噸青銅鑄成,外貼180兩純金,是目前箔金觀音銅立像的世界之最。觀音面向浩瀚的獅子洋,"望海"之名由此而來。
從廣場仰望佛像,觀世音菩薩寶相莊嚴,慈顏善目,手托金瓶,指灑圣水,從寶像背后的碑文所記中"引慈航以庇桑梓,施甘露而潤粟榆,保居者安,護行者順,佑善者昌,啟愚者蒙,普眾生緣開因果,渡信士普結菩提。"我們可以領略觀音菩薩普渡眾生的要義。每逢民間節日觀音誕、觀音開庫、重陽節和農歷初一、十五,來自珠三角和港澳的善男信女都會蜂擁而至,香火鼎盛。許愿樹位于望海觀音寶像的背后,是觀音圣境著名的許愿勝地。
許愿樹是棵大樸樹,屬于落葉喬木。樹高9.5米,樹身直徑半米多,樹冠直徑達13米。
上山祈福的人們都會在這里許愿,他們制作寶牒,寫上愿望,將其系上重物,然后在誠心向樹許愿后便將其拋上樹干,不跌下來者代表愿望可成真。由于許愿者眾,在冬春季節許愿樹樹葉子落光,只剩枝干之際,整樹是掛滿的通紅通紅的許愿寶牒,成為觀音圣境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當您來到蓮花山游玩,也不要錯過來許愿樹許下您的愿望的機會哦。
此外還有位于望海觀音廣場左側的觀音閣。占地近千平方米,建筑面積3872平方米,是望海觀音的配套工程。由澳門何厚鏵先生襄助,于1997年10月20日落成的大型仿古單體建筑,三層,有外廊環繞,按清代大木大式作法營造,雄偉莊重,氣勢恢宏,古色古香,內有包括千手千眼觀音圣像和漢白玉觀音圣像在內,神態各異、材質不同的各種觀音像一千多尊,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單體觀音文化館。2003年11月9日觀音閣被交予廣州市佛教協會管理,正式將觀音閣開放為佛教活動場所,并更名為"蓮花禪寺"。
古采石場遺址
燕子巖是整個古采石場遺址的精華所在,每逢清晨或傍晚,成群結隊的燕子在懸崖峭壁間游弋盤旋,在高逾百尺的石縫間筑巢搭臼,燕子巖因之得名。
景點內峭壁嵯峨,巨石橫空,氣勢逼人。從崖下的小徑向上仰望,四面崖壁連環對峙,奇峰突屹,廣闊的天空被縮成一方天井,巍峨巨石好像隨時都會崩塌下墜,令人目眩神搖,膽顫心驚。沿燕子巖下的小徑拾級而上,沿途可以目睹許多奇形怪狀的巨石,有的斷面平整,像刀削似的;有的石壁深陷,像個巨大的神龕;有些屹立于水中,直指藍天,仿如擎天一柱。但大家要記得這些并非大自然的杰作,而是千百年來先人用斧鑿劈成的,是中華民族勤勞智慧的結晶。
其余的有蓮花石、八仙巖、蓮花巖、飛鷹巖、南天門等。
蓮花塔
蓮花塔矗立在蓮花山主峰之巔,始建于明朝萬歷四十年(1612年),已有400多年的歷史。蓮花塔外9層,內11層,外呈八角型,磚木結構,里面設有螺旋式樓梯,可以直達塔頂。在塔的各層有大小不一的門洞,造型各異。塔高50米,是蓮花山的最高點。自古以來,從伶仃洋進出珠江的船只,皆以蓮花塔為進出廣州的標志,故有蓮花塔有"省會華表"的美譽。
蓮花塔曾經見證中華民族屈辱的歷史。1938年廣州淪陷時,蓮花塔曾受日軍沿江而上軍艦的炮火轟擊,塔身彈痕累累,千瘡百孔。1981年,在番禺籍澳門同胞何添、何賢昆仲的熱心資助下,有關部門對蓮花塔進行了重修。
蓮花城
蓮花城始建于清代康熙三年(1664年),位于蓮花山東北角,面積達萬余平方米,是一座不規則的橢圓形城堡,城墻高逾10米,有垛口和馬步道分別用于瞭望和巡邏之用。蓮花城俯瞰獅子洋,地勢險要,居高臨下,遠控虎門,近制獅子洋,故有"府城捍山"之說。建城伊始,這里一直有兵勇駐守,直到清朝末年逐漸荒廢。據《番禺縣志》記載,1841年1月26日英軍強占香港,27日義律在蓮花城脅迫琦善承認并簽署協議,琦善不敢允諾。直到一年零七個月后,清政府才在列強的堅船利炮下不得不與英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香港正式被割讓出去。
八十年代初,在國家文物局的支持和幫助下,蓮花城在原來坍塌城墻的基礎上得以修復。城內有蓮花城原貌展廳和反映清朝軍制的八旗軍展廳、議事廳、將軍帳、夫妻帳、娛樂帳等,游客可以從中詳細了解有關清朝八旗軍的歷史知識。城內空地上鐵炮昂首、旌旗獵獵,還有趣味性的孔明八卦陣等你探究竟。站在城墻上北望是巨輪穿梭的廣州黃埔新港,東望是田疇如織的珠三角新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