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溫泉特別關注
泡溫泉應該……
1.選擇通風良好的環境,泡前先沐浴凈身。從頭到腳徹底洗干凈。
2.入池前用手試溫。全身放松,從腳開始緩緩入水中。
3.水溫最好在38℃—40℃之間。泡高溫池時,第一次先泡3分鐘,起來休息3分鐘,再入池泡5分鐘,反復入池3—6次。單次泡不超過15分鐘。
4.泡完后休息30分鐘。
5.泡溫泉一天不超過3次。
泡溫泉不應該……
1.飯前30分鐘和飯后一小時內不可泡溫泉。因為溫泉的熱度會刺激血液不斷往皮膚表面集中,抑制消化系統的運作及抑制食欲中樞。
2.酒后或飲酒過量不可泡。因為溫泉的溫熱作用會使得心跳加速,血壓升高,心臟負荷過重,站立時大腦的血液較少,易引起頭暈摔倒意外。
3.患以下癥狀的人不能泡溫泉:有傳染性疾病、高血壓、心臟病、惡性腫瘤、血友病、腎臟病、耳膜破洞患者、大小便失禁、懷孕、癲癇患者、皮膚敏感變差、感覺障礙患者。
4.泡浴時如果有任何不舒服,譬如頭暈、心跳過快、呼吸困難或反胃現象,要立刻離開溫泉池。
5.不要單獨泡,最好找個伴。
6.不要貿然跳入溫泉池。要先淋低溫水,讓身體習慣水溫。
三類人不宜泡溫泉
第一類:有心腦血管疾病不宜泡溫泉。
即使要泡,也要注意選擇水溫不要太高(不可高于42℃)的溫泉,或浸泡時間不要太久。
第二類:糖尿病患者不宜長泡溫泉。
此外,注射了胰島素的糖尿病人,如果浸泡溫泉,會使胰島素吸收加快。而且,長時間身體過熱使肌體能量消耗加大,心臟負擔加重,很容易出現意外。
第三類:有過敏性皮炎慎入溫泉。
要注意的是,皮膚有傷口、潰爛或皮膚有嚴重感染、霉菌感染的人如香港腳、濕疹的患者就不適合泡溫泉,因為這樣不但會污染水質,還會使傷口惡化。過敏性皮膚疾病患者也不適合浸泡在高溫的泉水中,以免使皮膚出現發癢、紅疹塊狀的蕁麻疹。
貼心提示
以下人群也要注意:
☆過熱的溫泉對男性精子質量與活動力都會有影響,因此對于正值育齡的男性最好不要泡太久或是泡在過熱的泉水里。
☆女性若是泡在溫泉中過久,也容易使陰道中正常的酸堿度與益菌生態受破壞,陰道容易受感染,而產生發癢的現象。
☆年齡較大的老人(80歲以上)或嬰兒都應避免泡溫泉,因為他們對水溫較不敏感,容易燙傷。
泡湯“金科玉律”
浸泡溫泉的最佳溫度是34℃-38℃,太高溫浸泡并不能達到很好的療效,45℃以上的水溫已不適宜浸泡。沐足宜用38℃-42℃的溫泉水,因為腳部皮膚比較厚。
不同年齡階段人群可遵循不同的“泡湯”步驟:年輕人可以先浸泡溫池,達到放松肌肉的效果,然后到高低溫池交替浸泡,能促進血液循環,提高身體機能;而中老年人適宜到34℃-38℃的溫池浸泡,在水中進行一些舒展筋骨的活動。老年人最好不要到高溫池浸泡,最好是半身浸泡。
浴前吃點食物,空腹入浴易引起虛脫、頭暈及惡心。
下列情況應暫停泡浴:
1、暴怒后;
2、徹夜失眠;
3、體溫超過37.5℃;
4、月經來前1-2日及經后3日內;
5、惡心、過勞、心悸(心跳超過100次/分);
6、酒后。
入浴后皮膚血管擴張,體內血液涌入擴張的皮膚血管,腦血管會因之產生暫時性相對性腦貧血,發生眩暈、惡心。對于這種情況,入浴前,應先坐在浴池邊,頭頂濕毛巾并垂蔽兩耳(防止水入耳內),用雙手徐徐向上淋溫泉水,約20-100次,然后再入浴。不宜一下子將全身浸入浴池,宜先將兩足浸入浴池,逐漸適應后再將身體各部緩慢泡進浴池。出浴時先緩慢坐起,再逐漸站起離開浴池。不要突然起立,以防體位性低血壓。
泡溫泉之余,進行推拿、香薰按摩等輔助理療有促進作用。
浴中出汗多,會丟失一些鈉離子,使人感到疲乏,食欲下降。浴后可慢慢喝幾口溫鹽開水、一般浴后半小時,方可喝足量開水。另外,浴后最好安臥30-60分鐘,暫勿出外游玩或運動,不要馬上吸煙或喝酒。
飯前飯后,避免馬上熱浴(指高于42℃的溫泉)。
急性疾病、急性傳染病、嚴重心臟病、嚴重高血壓、嚴重腎臟病、呼吸功能障礙、惡性腫瘤、各種出血等絕對禁止泡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