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18日,創文明城市國家檢查組抵穗,經機場高速入住越秀區酒店。9月19日—20日進行暗檢,9月21日—23日明檢,廣州經歷亞運的洗禮,新廣州正全力沖刺全國文明城市。
廣州今年7月通過了“省檢”,以全省總分第一的成績,取得推薦參評全國文明城市的資格,將于近日迎來“國檢”大考。
從1998年起跑,廣州創文已經歷13年馬拉松式長途跋涉。對廣州而言,能否拿到全國文明城市這塊牌子,是對亞運成果和后亞運時期廣州城市建設管理水平、城市文明程度的一個重大檢驗。
惠民情懷矢志不渝
昔日路邊的爛地變成了健身公園,街頭巷尾的老式房屋前加裝了綠色的飄篷和不銹鋼晾衣架,鬧市參差不齊的店面統一了樣式、古色古香……
“天更藍、水更清、路更暢、房更靚、城更美”。而最可貴的是市民的舉止更加文明,內心更加和諧。廣州城公共文明指數成績排名從2009年受測省會和副省級城市的第5名提升到2010年的第4名,在全省9個測評城市中繼續排名第一。
在“富民優先,民生為重”的政策導向下,廣州推出“惠民66條”,切實改善城鄉居民生活條件,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幾年來,廣州市本級財政對民生和各項事業的投入年均增長17%以上。
2010年,廣州首次入選“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行列,城市生活質量指數在全國30個大中城市中名列第一,今年成功摘掉戴了10年的“重酸雨區”帽子。7月份的城市文明指數測評問卷調查顯示,市民對廣州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支持率高達99.97%。
創文只差“臨門一腳”
1998年,廣州提出了“一年一小變,三年一中變,到2010一大變”的城市發展戰略。
2006年11月22日上午,廣州市召開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動員大會。時任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市文明委主任的朱小丹和時任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廣寧在會上明確提出“力爭2008年進入全國文明城市行列”。
正是從2006年開始,廣州市民漸漸熟悉了一個詞——創文。
在2008年評選結果公布時,廣州惜敗。但廣州“不氣餒、不松懈、不放棄”,廣州市的主要領導在創文失利之后還通過媒體向市民道歉。“服氣不服輸、落選不落志”,2009年初,在創文敗北的一個多月后,廣州再次開始了新一輪的創文長跑。
今年3月28日,在全市動員大會上,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張廣寧表示,作為廣州創文的攻堅之年、決戰決勝之年“只能成功不能失敗”。
事實上,中央領導和省委對廣州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一直寄予厚望。今年1月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來廣州視察時指出,廣州現在完全有條件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希望廣州今年成為全國文明城市的“新科狀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省委書記汪洋也明確提出要確保廣州今年進入全國文明城市行列。
今天,廣州創文工作只差“臨門一腳”。
樹立后亞運發展新標桿
當下,廣州已成功實現了“大變”的目標,新的廣州成功蝶變。
以城市之大,難度之高,廣州若能躋身全國文明城市行列,對其他躍躍欲試或正在創建的城市而言,無疑將具有標桿意義。
在“創文”的全民行動中,經歷了“亞運蝶變”,驚艷世界的廣州如何不斷地實現自我超越?廣州提出了新的任務和目標:在力爭今年躋身全國文明城市行列的同時,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工作。
“全國文明城市”這塊金牌廣州志在必得,背后支撐的是羊城市民堅定不移加快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