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時期廣州城的護城河是什么樣子?在東濠涌博物館你可以找到答案。10月28日上午,國內首家以河涌為主題的博物館——東濠涌博物館揭開面紗,即日起免費向廣大市民開放。據悉,博物館逢周一閉館,其余時間均全免費向市民開放。
街坊“獻寶”千余件
東濠涌博物館位于越秀北路東濠涌邊,是一座新建的紅色兩層小洋樓,28日開館之際,涌邊的老街坊個個興奮地奔走相告,涌進館內尋找“兒時的記憶”。
在博物館中,市民不僅可以看到舊時廣州人日常使用的各種器物,還可以看到水上人家種類繁多的老船模型,例如沙艇、疍家艇、紫洞艇、舢板、駁船、屎艇……
記者了解到,博物館占地680平方米,分為上下兩層,共五個展廳,分“東濠溯源”、“東濠蘊夢”、“東濠哭泣”、“東濠新篇”等四個專題,采取實物、圖片、投影、音像等多種形式和手段,集中展示了廣州的河涌歷史文化和近年來東濠涌的整治成果。
據介紹,越秀區先后發動東濠涌周邊居民及熱心人士,征集到各類圖片1200余幅,實物文物數十件,均在館內予以展示。
將向全廣州海選館長
越秀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東濠涌博物館運作將嘗試平民化,并準備向全廣州的街坊公開招聘博物館館長。“人人都可以報名。”相關負責人表示,館長競聘既沒有學歷要求,也沒有性別、年齡要求,唯一的要求就是:熱愛廣州,了解廣州,了解河涌歷史,有熱情,有干勁。
此外,博物館的講解員均為街坊自愿報名產生,越秀區有關部門還特意為首批義務講解員頒發了聘書,如果有此意愿的街坊可以聯系博物館工作人員報名。
東濠涌歷史
在明代以前是文溪的一條支流,北接云山,南連珠水,明代成化年間開鑿為護城河,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是廣州目前唯一按原貌保留的一條舊城護城河。它全長7000米,水量為市區各濠之冠。如今東濠涌的護城功能已不復存在,但仍承擔著排水泄洪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