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尼旺雖小,但卻匯集了來自歐亞非三大洲的移民,三百多年來相處得十分融洽,島民們開創出的文化內涵正如這亞熱帶色彩一般絢爛,而最讓貓貓感慨的是那熟悉的一抹中國紅。
貓貓在首府圣丹尼(Saint-Denis)附近小住了兩日,海邊還保留著一個多世紀前防御外敵進攻的炮臺,青銅色的炮身如同一個個沉默的巨人。這座城市也是一座露天建筑博物館:殖民地政府舊址、傳統茅屋和克里奧爾式花園之間;印度廟、清真寺、天主教堂和中國家廟之間,各種建筑風格對比強烈,呈現出不同文化之間的合理沖撞和和諧相處。留尼汪島最吸引人的一點就是在這里人們有機會在同一地點感受到各種建筑風格之間的碰撞對比:殖民地政府舊址、傳統茅屋和克里奧爾式花園之間;印度寺廟、教堂、中國寶塔和清真寺之間。
走在街道上,到處是皮膚黝黑,健康靚麗的混血美女,在留尼汪,多代混血的白種人被稱為克里奧爾人,他/她們通常輪廓清晰,眉眼俊秀,身材很棒,據說法國的不少選美小姐都出自留尼旺。不過留給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當地的華裔孩子們,看他們在為每年的傳統中國節日做準備,親切感油然而生,雖然無法和他們交流。
留尼旺島目前有華人約3萬左右,大多數人祖籍廣東梅縣和順德,在留尼汪已經有四代。除老一輩華人中有的能看懂中文外,第二、三代華人則除了法語就只講家鄉話了。這一次,貓貓走訪了幾位當地的華僑領袖,留尼汪華人富裕者甚多,參與多種產業,憑借艱苦努力開創了自己的事業,由于勤勞、講信用,是留尼汪受尊敬的族群。比如霍老伯,經營著一家酒店,還有一間規模比較大的超市,七十多歲的老人看起來身體很硬朗,他的兒子則在店中招呼著客人,店中人頭攢動,生意很好。
有意思的是,見到的華裔中混血兒并不多,恐和他們喜好在本族群中通婚有關。只是這些當地出生的華裔,受法國的教育,價值觀和行為規范已經西化,但老一輩對于故鄉的傳統文化依然有著濃厚的情懷,每年的關帝節便是最好的佐證。近些年,中國與留尼汪的文化交往也開始變得熱絡起來,留尼汪大學前年甚至設立了帶學制的孔子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