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貨幣攻略:
巴西克魯塞羅由巴西中央銀行發行。現在流通的紙幣有:50、100、200、500、 1000、5000、10000和50000克魯塞羅,另有1、2、5、10、20、50分鑄幣。自1988年起,其發行限制在法律許可范圍內,同時須經國會批準。歷史上巴西的貨幣名稱及面額變化較多,特別是由于近年來沉重的外債負擔及惡性通貨膨脹,其貨幣變動更為頻繁。自巴西獨立至今所采用的貨幣體系有:1833~1942年間1米雷斯等于1000雷斯; 1942~1967年間1克魯塞羅等于100分;1967~1985年間1新克魯塞羅等于1000舊克魯塞羅;1986~1989年間1克魯扎多等于1000新克魯塞羅;19891990年間1新克魯扎多等于1000克魯扎多。1990年3月16日,巴西再次發行克魯塞羅,替代新克魯扎多,兌換率為1:1本輔市進位制為1克魯塞羅等于100分(Centavos)。
1948年7月14日,初次規定的克魯塞羅含金量為0.0480363克,法定匯率為18.50 克魯塞羅等于1美元。1946~1952年,巴西采取了進口單一匯率制度,出口匯率為18 .38克魯塞羅,進口匯率為18.72合1美元。1953年1月自由市場在巴西取得合法化之后,巴西于1958年10月開始實行大部分出口商品均通過自由市場結匯,出口外匯收入均采取拍賣方式在市場出售。1961年3月14日,進口結匯也一律轉移至政府控制的自由市場。 80年代初,由于巴西陷入了嚴重的債務危機,克魯塞羅不斷貶值,經濟形勢十分嚴峻。為抑制高通貨膨脹,穩定經濟,巴西總統薩爾內于1986年2月18日發布了克魯扎多計劃, 1987年6月巴西又實行了新克魯扎多計劃,規定從1988年起,中央銀行將成為財政部管轄下的一個獨立機構,同時實行克魯扎多貶值政策。1990年3月16日起,巴西貨幣名稱恢復為克魯塞羅,開始執行有彈性的匯率政策,克魯塞羅在銀行間外匯市場上獨立地依據美元而浮動。至1991年12月31日,克魯塞羅匯率買賣價分別為1068.70及1068.80 兌1美元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范,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