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街 19世紀末時,中國移民像“賣豬仔”似的被運來加州修筑太平洋鐵路和淘金,對當地的經濟建設貢獻厥偉,但他們卻與義裔移民、黑人、窮白人、水手一塊兒被當時的政府視為“次等公民”,并規定他們居住在特定區域內以免“污染”其它地方。他們只好在以都板街(Grant Ave.)為中心的小范圍內活動,后來這里又遷入了新的移民,發展至今,便成了現在的“唐人街”,也是亞洲之外最大的華人社區。
唐人街 唐人街是美國最大的華人聚居地,也是舊金山最著名的街區。這里安全、緊湊、五彩繽紛,充滿了生活的氣息。 唐人街的入口是在布什大街上格蘭特街的南端,大門以綠瓦蓋頂,幾條生動的龍很有中國的味道。格蘭特街是社區內主要的街道,密布著商店、餐館,絢麗的門面吸引著游客和市民。中國文化中心舉辦華裔美國人的各種展覽,也安排唐人街歷史游、唐人街美食游。華人歷史會社講述著唐人街的歷史和華人在美國的艱難歲月,各種文獻記載也證明了華人社區對舊金山歷史的貢獻。唐人街最好玩的街區就是韋弗利廣場。這里的許多建筑都是由華人慈善組織捐助修建的。羅斯巷則是深藏在街區中狹窄弄巷的典型,不時有甜點心的香味從巷里飄出。太平洋遺產博物館也是值得一看的。 “唐人街”共占有16條街口,有10萬華裔居民,最好的游覽方式是由都板街和Bust街交會的“天下為公”牌樓進入,首先會經過歷史悠久的“圣瑪麗古教堂”。
“圣瑪麗古教堂”(Old St. Mary’s Cathedral) 地址:660 California St. 活動:每周二和周四中午12:30都會舉行由名家演奏古典音樂的“午間音樂會”(Noontime Concert),門票為自動捐獻,聽眾踴躍,可謂充分發揮了社教的功能。 它為當地信仰羅馬天主教的華裔居民視為精神中心,建于1854年,所用的磚頭是老遠由智利合恩角運來的,色澤赭紅古雅,附設的小學是美國最古老的華人學校。 天后廟街(Waverly Place) 天后廟街向有“彩繪牌樓之街”的稱呼,粉紅、鵝黃、淡綠和磚紅的彩樓相映成趣,讓人想起古時拋繡球的千金小姐和打擂臺的俠客,這條街景曾出現在電影“喜福會”之中,因為是條小巷子,不是很好找,記得帶著唐人街地圖才能按圖索驥。
花園角廣場(Portsmouth Square) 這里是舊金山市內最早飄起美國國旗的地方(1846年),也是最早宣布舊金山發現金塊引發淘金熱之處,如今這里被改建成一個公園,成了小型的兒童樂園和老人舒活筋骨的場所,廣場背后便是金融區,摩天大樓和廣場內的佝僂老者相映成趣。傳統與現代、守舊與創新的距離不過是一街之隔,在舊金山你常可以發現這種有趣現象的存在。
“金門幸運簽餅工廠” 地址:Ross巷56號 。沒有招牌的“金門幸運簽餅工廠”,店面破舊卻吸引許多游客,因為它每日由專人制作幸運簽餅(FortuneCookies),游客可親眼目睹烤餅和簽餅的制作過程。幸運簽餅是先烤成圓形,趁熱軟時對折,里面放入靈簽再合攏,便是可應市的成品了。他們有時也放入成人級的靈簽制造一點色情“笑”果,如在每句簽語之后加上“在床上”(in bed),文義馬上變得兩樣如:“你倆很速配(在床上)”、“你一定會成功(在床上)”等都令人不禁莞爾,實有化腐朽為奇之功。
美食 這里是個美食家的樂園,不論粵菜、川菜、江浙菜、湖南菜、京菜、臺菜或中西糕餅,在這里都可吃得到。喜歡吃廣東茶點和燒臘的人,只要隨便走進任何一家粵菜館都不會令你感到失望,價格也比城外便宜許多。
購物 Stockton街和Sacramento街上的雜貨店與餐館云集。只見中藥行、果菜市場、佛具行、珠寶店、服裝店、工藝品店和古董店林立,浮金鎏彩的招牌和造型曼妙的飛檐相映成趣,而店里所售的琥珀、珍珠、綠玉、瑪瑙、洋娃娃、古董都令人愛不釋手,價格又比聯合廣場和漁人碼頭的類似商店便宜許多,現金交易還可享受免稅優待,難怪如今連內行的洋人都來這里購物,有的人甚至說這里讓他們想起香港。 綠玉雕成的小佛像和琥珀珠串成的項鏈,以及那新鮮的瓜果蔬菜、魚肉山珍,加上散發著幽香的名貴草藥與黃檀香,處處洋溢著濃郁的中國情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