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毗尼景點介紹:
說實話,如果你不是佛教徒或者是信仰者,去藍毗尼的意義不大。藍毗尼對于佛教來講純粹是一個象征符號。但是如果你決定去藍毗尼,廣航旅旅游網為你推薦的藍毗尼不可不游的景點如下:
藍毗尼園
尼泊爾的世界文化遺產之一。全稱為“藍毗尼佛祖誕生遺跡公園”。這座于1986年開始興建的佛教的圣園不僅用來紀念佛主釋迦牟尼的誕生,也是當代佛教復興的基地。在多次的勘查發掘中,先后發現了阿育王神柱、摩耶夫人誕子浮雕,以及不少孔雀王朝、貴霜王朝、笈多王朝時期的遺物。截至2005年,包括印度、中國、緬甸、越南、斯里蘭卡、德、韓、日等近三十個國家的佛教組織,已經在藍毗尼園內建造了各具本國特色的佛教寺廟。尼泊爾政府也在園內新修了一些佛塔和寺廟。
藍毗尼園的正中央是摩耶夫人祠,也稱“摩耶夫人神廟”,用來紀念和供奉釋迦牟尼的母親。該祠外墻為白色,建筑造型別具一格。廟內供奉著女神石雕像,只見她右手攀扶著娑羅雙樹的枝干,新生的嬰兒悉達多正端立在近旁的蓮臺上。祠內還有古代的摩耶夫人誕子浮雕。浮雕表面雖然不全,但人物輪廓尚可辨認。
摩耶夫人祠的南面有摩耶夫人浴池Sacred Pond,也稱“神圣池塘”,水池呈長方形,石質和樣式都很古樸,沒有華麗的雕琢,池水明澈如鏡,池旁有一棵大娑羅雙樹。據佛教傳說,摩恥夫人誕子后,就在這座當時長滿了青、白蓮花的水池中沐浴凈身。摩耶夫人池邊長著一棵娑羅雙樹,樹身粗大,生機盎然。四周掛滿了五顏六色的祈禱旗。原樹在法顯著作中曾有記載,唐玄奘來此取經時已經“枯悴”,令人有理由懷疑現存此樹是后人補種的。
著名的阿育王石柱在摩耶夫人祠西,1896年被考古學家發現。據玄奘記載,石柱“上作馬像”,“后為惡龍霹靂,其柱中折撲地”。現該柱存高7.2實,柱頭馬像已失,柱體有裂縫一道,似系雷擊所致。石柱離地3米處有婆羅跡字體阿育王銘文,現翻譯如下:“天愛喜見王(即阿育王)于灌頂之第二十年親自來此朝拜,因此處乃是釋迦牟尼佛誕生之地。茲在此造馬像、立石柱以紀念世尊在此誕生。并特諭藍毗尼村免除賦,僅繳收入的八分之一……”
門票:免費。但如果拍照,要交1美元或50Rs的拍照費。雇請導游講解費:200—400Rs
藍毗尼博物館Lumbini Musenm
主要收藏藍毗尼和周邊出土的佛教文物,正處于發展階段,目前博物館的館的藏文物數目不多,占地面積也較小。
開館時間:平日10:00—17:00;周三:10:00—15:00;周六、日休息。
中華寺Chinese Temple
我國以佛教協會名義在海外建造的第一座寺院,1996年12月開始動工建設,1998年10月竣工,占地面積近3000平方米,由山門、大雄寶殿及禪房等組成。整體建筑雄偉輝煌,屬清代宮殿式建筑風格,我國許多佛教徒每年“佛誕節”期間都會來此朝拜。
提示:
出示中國護照,可以免費住宿寺中,但要遵守規矩給點香火錢,并且房位有限。
緬甸寺
藍毗尼的緬甸寺造型幾乎同仰光的大金塔一模一樣,威嚴肅穆,金碧輝煌。世界各國的觀光客和香客都喜歡來此參觀、朝拜。
提示:
進入緬甸寺,需要赤足。
提羅拉科特Tilauakot
迦毗羅衛城(Kapilavastu)是釋迦(Sakya)族的首都,太子悉達多在此度過了29年的光陰,現今對于迦毗羅衛城遺址的確認,在佛教考古學上未有定論,位于尼泊爾境內的提羅拉科特Tilaurakot及印度境內的畢波羅瓦(Piprawa),均可能是古城舊址。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提羅拉科特現存的遺跡(如佛塔、防御城墻、護城河、皇宮之建筑群、城鎮)乃至于附近的山脈、河流,都同古代佛教典籍和玄奘游記所記載的迦毗羅衛城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