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德滿都景點介紹:
來到加德滿都,仿佛回到中世紀。博大哈佛塔、帕斯帕提納神廟、杜巴廣場、活女神廟等等世界文化遺產時刻提醒你這是一個尼泊爾藝術的殿堂。加德滿都景點很多,你大約要花上2-3天才能把主要景點疏理一番,不著急,尼泊爾本來就是慢節奏的,來到加德滿都,就是為了享受一份心靈的閑適,不是嗎?以下為你羅列的加德滿都主要景點,一個都不能少哦!
斯瓦揚布拉特(Swayambhunath)
尼泊爾的世界文化遺產之一。意為“自體放光”。因為這里棲息著數百只由僧侶定時喂養的野生猴子,俗稱“猴廟(Monky temple)”。
塔基為覆缽式白色半球體,塔高10米。基座第一層的圓形象征“地”;第二層為方形,象征“氣”;第三層是三角形,象征“水”;第四層是傘形,象征“火”;第五層的螺旋形象征“生命”。塔體為方座尖頂、金碧輝煌。塔身四面名繪一雙尼泊爾神眼。塔錐為十三層鍍金輪環,表示十三種層次和知識,這是通往涅磐的途徑,塔頂傘蓋尖頂處嵌著一顆巨大的寶石,代表涅磐。站在蘇瓦揚布上看加德滿都全景是一種享受。天氣晴好時,塔上可以看到喜瑪拉雅山脈,落日時分,另有一番輝煌景象。斯瓦揚布拉特寺距離加德滿都市中心約3公里。
門票:50Rs,正門的售票處在300級臺階上端。 提示:山上的猴子十分霸道。請妥善保管好自己的隨身物品。
加德滿都杜巴廣場(Kathmandu Durbar Square)
尼泊爾的世界人類文化遺產之一。地處加德滿都古城正中心,這里集中著加德滿都古建筑精髓。多為16——19世紀建筑,小部分為公元12世紀的建筑。廣場可分成兩部分。西南包括:獨木廟(Kasthamandap)、活女神廟(KumariBahal)等;東北有舊皇宮(Hanuman Dhoka)、塔萊珠神廟(Taleju Bhawan)等。門票:200Rs,7天內無限次出入。
獨木廟 (老皇宮Kasthamandap)
公元12世紀,李查維王朝古納·卡馬·德瓦國王僅用一棵大樹的木料建成。加德滿都城正是得名于此。早先這里是慶典活動的中心,后來改為供奉戈拉克納(Gorakhnath)的神廟。如今,廟底座的石頭已被虔誠的朝拜者磨得象大理石一樣光滑。主體建筑為兩重檐塔廟式,高20米。戈拉克納神像就供奉在平臺中央的一座木制神龕中,廟中還有數座供奉不同神像的小殿。
活女神廟(庫瑪麗宮Kumari Bahal)
與其它神廟不同,這里供奉的是活在人間的女神——庫瑪麗Kumari。神廟始建于1757年,是一座帶天井的三層圍樓式建筑。里里外外都是精巧的木雕門窗和圍欄。正門對杜巴廣場,門兩側有一對彩色石獅。庭院里還有一座微型寺廟,內有智慧女神薩如阿斯瓦緹(Saraswati)的塑像。院旁高聳的大門是用來遮蓋女神專用的巨大花車。每逢重要節日和慶典,這輛花車都會載著女神在加德滿都市內游行。
天真而美麗的現任活女神就居住于此,偶爾,她會在2樓或3樓的窗口一展芳容:一襲紅色女神裝映襯著她教皇般的威儀。卻也帶給她與年齡不相稱的沉穩與冷漠。提示:活女神不允許照相,但殿外可以買到活女神的名信片。
太后廟(Maju Deval神廟)
三層屋頂,九層臺基。是加德滿都杜廣場上最醒目的建筑。1690年,布帕亭德拉·馬拉國王之母倡建,故而俗稱太后廟。神廟具有典型的尼泊爾風格,供奉濕婆化身。登上九層巨大的暗紅色基座,除了瞻仰濕婆神像外,還可以欣賞寶塔狀的三層頂上雕鏤細致的“生殖圖騰”。對于民風保守的尼泊爾人而言,這些令人臉紅的浮雕,只是來自宗教和藝術的形式。
在此小憩一下,無論看人、看熱鬧,這里都是最理想的:小販們推銷著絲巾、佛像、軍刀;插著風車的人力三輪車,叮叮當當地招攬顧客;左邊坐著長發飄飄、畫著花臉的苦行僧,右邊走來兩三個帶著鼻飾、穿著紗麗的女子……
普拉塔布·馬拉國王雕像柱
加德滿都皇宮廣場東北部分的入口處,豎立著普拉塔布·馬拉國王(King Pratap Malla)的雕像柱。這根柱子是1670年建造的,豎立在賈格納特神廟前方的小型廣場上,柱子上的國王造型是雙手合什,盤坐在眼鏡蛇保護傘下。由此開始向東南方向延伸的宗教建筑,多半是普拉塔布馬拉國王時期發起興建的。后人在此豎立雕像作為紀念。
嘉格納特神廟(Jagannath Temple)
嘉格納特神廟也被人形象地稱為“愛神廟”。它與太后廟都因為印度教的“生殖圖騰”而吸引了大批旅游者。這里的男女交歡雕像比太后廟更多、也更精美。雖然經歷了4多個世紀,這些限制級的雕像依舊逼真傳神。而且看后并不令人心生雜念,讓人從心底里贊嘆當年工匠的精湛技藝。
神廟始建于1563年,是加德滿都城最古老的建筑之一。面對著國王雕像柱,三層基座、雙頂雙層,每面都有三扇精雕細刻的門扉,屋檐上停滿了鴿群,間或振翅而起,漫天飛舞。
哈努曼雕像(Hanuman statue)
加德滿都舊皇宮—哈努曼宮門口,有一尊1672年建造的猴神哈努曼雕像,身披紅色斗蓬,屹立于小圓傘之下。雕像左側一塊石頭上刻著長長的碑文,上面有兩個法文及一個英文。據說這是普拉塔布·馬拉國王在1664年留下的一個謎,傳說指示著藏寶地點。
哈努曼宮(Hanuman Dhoka)
即加德滿都舊皇宮,在尼泊爾的地位相當于咱們中國的故宮。哈努曼宮已經有近5個世紀的歷史。舊皇宮包括許多中庭、宮庭和塔樓。最古老的建筑物為李查維時期所建,其它主要建筑,多半建于17世紀馬拉王朝時代,大部分都不對外開放,只有拿梭宮院、博物館等地可以參觀。還可以登上巴山塔布塔。門票:250Rs
塔萊珠女神廟(Taleju Bhawan)
建于1564年,是一座3層屋頂、12層基座的典型尼泊爾塔廟式紅磚建筑。她獨自占據杜巴廣場的東北角,是廣場占地最廣、規模最大的廟塔,見證了歷史的風風雨雨。作為尼泊爾皇室的御用寺廟,平時并不對外開放,只有在達善節期間,準許尼泊爾國民入內朝拜。聽當地人講,四樓有一間當年普拉塔布·馬拉國王的私人祈禱室,室前的圓形石柱上立著這位國王和貴妃的雕像。提示:塔萊珠女神被視為馬拉王朝統的保護神,帕坦、巴德崗的皇宮(Durbar)廣場,也都有各自的塔萊珠女神廟
帕斯帕提那神廟(Pashupatinath)
尼泊爾的世界文化遺產之一,“帕斯”意為“眾生”,“帕提”是“主”的意思。公元5世紀始建,供奉破壞之神濕婆(Shiva),作為世界上最神圣的印度教圣地之一。1500年來,前來帕斯帕提納神廟朝拜的信徒絡繹不絕。而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對它感興趣的原因大多是因為這里幾乎每天都可以看到印度教徒的火葬場面。神廟占地260公頃。主體建筑是一個四邊對稱、雙重檐斜坡大屋頂的尼泊爾式塔廟。周圍環繞的許多小寺與主體建筑形成“眾星拱月”之勢。金色屋頂、銀色房間、以及裝飾精美的木雕浮圖,使整個建筑群典雅華麗。帕斯帕提納神廟在加德滿都市中心以東約五公里處。門票:150Rs 提示:帕斯帕提納神廟的主殿非印度教徒不得進入。
帕斯帕提納神廟外的巴格馬蒂(Bagmati)河畔有六座石造的火葬臺,是尼泊爾印度教徒舉行露天火葬的場所。逝者的骨灰會被灑入河里,隨波而逝。作為印度教徒,尼泊爾人相信這樣做,靈魂便可獲得解脫。河對岸還有一排濕婆神的林迦(男性生殖器)神龕,往上游的方向是印度教苦行僧隱居的山沿洞,有時一些頭發及膝的苦行僧會擺著修煉姿勢收費供人拍照。再往上走,環境清幽的后山里,還可以見到一些古代寺廟或遺址。
博大哈佛塔(Boudhanath)
尼泊爾的世界文化遺產之一,亞洲乃至世界最大的覆缽體半圓形佛塔。建筑形式跟斯瓦揚布拉特相似,但體積大了很多。塔高38米,周長100米。巨大的神眼俯視著加都河谷。三層八角形平臺襯托出磅礴宏大的氣勢。
佛塔外圈環繞著許多專賣藏式宗教用品、手工藝品的店鋪。出售唐卡、藏毯、面具、藏刀、首飾等。并有一些天臺餐廳,供游客一面欣賞風景,一面用膳,喝下午茶。
由于坐落在中國西藏與尼泊爾通商的要道上,博大哈佛塔一帶成為尼泊爾藏傳佛教的重要圣地。環墻外壁有147個凹進去的壁龕,內懸掛經輪和108個打坐的神佛像。信徒祈禱時,必須以順時針方向繞行,一邊拔數念珠或背誦經文,一邊轉動祈禱輪。前來膜拜的信徒多為尼泊爾、中國西藏、不丹等地的藏傳佛教徒。 門票:100Rs
泰米爾街區(Thanel)
加德滿都的“泰米爾街”是世界各地游客赴尼泊爾旅游的大本營,它既是尼泊爾政府在加德滿都專設的涉外旅游區,也是住宿、美食、購物三位一體的旅游天堂。這里擁有加都最好的一切,懷舊的嬉皮士與南亞混合的風情在風中彌散。旅館、各國風味餐廳、書店、手工藝品店、網吧、旅行社、超市、銀行、外匯兌換店……廣泛分布在方圓不大的面積里。這里可以買到許多你中意的尼泊爾手工藝品,包括著名的廓爾卡軍刀和紙燈籠等等。喜歡戶外運動的朋友還可以買到許多世界名牌戶外用品,但是許多是所謂的“貼牌貨”,也就是贗品,你在購買時一定要問清楚,店老板一般也會很誠實的告訴你是否是貨真價實的品牌。
新路(New Road)
中國游客以諧音趣稱為“牛肉街”。1950年,為了疏通市中心交通狀況而修建,是尼泊爾的高檔繁華區。這里有國家旅游局,有珠寶首飾一條街、有最老字號的奶酪商店,有城里第一家裝了電動扶梯的超級市場。還可以買到當地的各種報刊雜志。尼泊爾皇家航空公司的售票處就設在新路,你如果要買票或確認機票,在這里可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