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是泰國最浪漫的時節,如果你在這時踏入這個湄南河畔的佛國,即可見在大小城鎮街頭,以及廟宇各處,都擺滿了祈福用的蓮花、蠟燭、孔明燈和炮竹,以及各種制作新奇的水燈,衣著靚麗的青年男女穿梭其中,歡聲笑語,教人眼花繚亂。
亞洲許多國家都有放水燈的習俗,在我國某些地區如臺灣的基隆、浙江桐鄉等,就有中元節(孟蘭節)放水燈的風俗;江浙一帶,人們也流行放一種羊皮小水燈“一點紅”,中秋之夜,可見當地江面上布滿了數十萬盞燈,如天上繁星。
但是在泰國,每年泰歷十二月(公歷十一月)月圓之時舉行的水燈節規模要比亞洲其他各處都要大和隆重,它是泰國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
水燈節的美麗起源
在泰國傳說中,水燈節起源于泰國第一個皇朝——素可泰王朝的甘杏時代。由于當年的農業依靠湄南河及其支流灌溉為主,當時的王妃裊帕茉為代表泰國人民感謝河神的恩賜,用蕉葉做成形似蓮花的燈,點燃里面的香和燭,放在水里觀賞,頗得國王歡心,而王妃所制作的燈也被公認為泰國第一盞水燈。
數百年后的今天,泰國水燈節要比當年熱鬧得多。每逢燈節,各地無處不張燈結彩,無處不爆竹聲聲、焰火燦燦,有的地方還盛行花船比賽、選美大會……然而,最能體現水燈節特色的當然還是傳統的放水燈。
在月圓之夜,不僅歷來放水燈的勝地湄南河畔燈火輝煌,人山人海,就連一些偏僻的山村也“疑是銀河落九天”。漫步在節日起源地之一的金桂河畔,你會看到人們用厚紙或竹片做成小船,船上裝滿供品和點著椰殼的燈籠、蠟燭,讓它們順著細小的溝渠河流而去。每個人都注視著自己所放的水燈,隨著水流飄去,直到它們離開自己的視線。河面上香紅燭黃,閃閃爍爍,煞是好看。
戀戀風情水燈夜
11月初,當游客漫步在泰國大小城市的街頭,便會看到市場上擺滿了各種造型的水燈,紅紅綠綠的跟國內春節賣春聯的架勢有得一拼。
傳統的水燈大多狀似蓮花,但隨著時代的發展,花樣也在不斷翻新,走進市場,你會發現有葵花燈、菊花燈、佛塔燈,有柳衣染上顏色、貼上金箔紙做成的鳥兒燈,有用蕉葉、萬穗蘭外莢編成的飾以不凋色的百日紅或金錢菊的花燈,還有中央點上香燭的“甲通”。但據當地導游介紹,到了水燈節當晚,出現最多的還是泰國人自己動手制作的“土”燈。
以往人們為了方便,多采用一些塑料材料來做水燈,由于這些材料長久不會腐爛,而造成了環境的污染,為在歡慶水燈節的同時保持環境的整潔,政府近年來提倡采用蕉葉、石蓮等植物材料制做水燈,讓大家放水燈的同時也能保持住環境的整潔和清靜。因此民間自制“水燈”的材料大多以芭蕉樹和蕉葉為主,配以各式鮮花、香及蠟燭。先把蕉樹砍成3至5厘米厚做底,再將長長的芭蕉葉折成蓮花盛開的形狀,然后用小鐵釘把蕉葉釘在已砍好的圓形蕉樹上,放上一些鮮花,最后在水燈中間插上三支香及一根蠟燭,自制的水燈就完成了。
水燈節因祭祀而來,近年來,節日的意義卻在漸漸變化,盡管也還有人依然虔誠地敬供河神,希望水燈把災難與不幸統統帶走,但總的說來,酬神的意識已經淡薄,娛樂的性質明顯增強,特別對青年男女來說,水燈節已變成傳統的“情人節”。
每到水燈節,泰國各地的青年人都懷著以水燈為緣,找個如意愛人的甜蜜夢想,涌向金桂河畔以及清邁等燈會最盛的城市。他們或與情人相約而來,同放水燈,祈求永遠相愛;或獨自來到河邊,放下親手制作的水燈,希望早結良緣,一時燈夜河畔四處皆是成雙成對或者形單影孤的青年男女。與年輕人相映成趣的是,許多老年人也樂于在這時重返燈節勝地,流連忘返。
于是,白發的老者站在桂河橋頭,瞇著眼看紅男綠女從身旁經過,舊日水燈覓偶的甜蜜回憶重上心頭。
專家推薦
1.行程:今年的泰國水燈節于11月16日舉行,國旅假期已推出“泰水燈節曼谷、芭堤雅、桂河六天”線路。
2.傳統的水燈節勝地除金桂河一帶、清邁等外,各大小城市皆有各種慶祝活動,首都等地會有大規模的花車巡游。
3.風俗:佛教在泰國的地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任何冒瀆的行為均可能會遭到拘禁,即使對于外國游客也是同樣的,因此在泰國的公眾場合,不要做出有損風貌的舉動,如擁抱、親吻或握手,這被認為是不符合當地風俗的。另外泰國人非常尊敬他們的國王,因此到泰國旅行,請謹記不可冒犯任何與皇室有關的東西,例如印有泰王肖像的紙幣。在泰國,任何冒犯皇室人員的行為均屬犯法,違法者會被判監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