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目含笑的佛頭被菩提老樹根包裹的奇觀深深烙印在我腦里,成了前往艾尤塔雅 (Ayutthaya) 的主要推動力。佛頭仿佛看盡了一個王朝的風云變幻與世事興衰,流露出洗盡鉛華后的安詳及與事無爭之容靨,有洗凈心靈的意境。
艾尤塔雅,也稱大城,位于泰國中部,距離曼谷約85公里。從繁華的曼谷乘搭兩小時的火車到這個歷史遺產,簡直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地域,心情也從斑斕到天空的灰藍色。由于艾尤塔雅的古跡不少,從一個景點至另一景點的距離不算近,我們在火車站外租了一輛嘟嘟車,和司機商量好要去游覽的景點后,便逐漸揭開一座古城的身世……
艾尤塔雅王朝在泰國的歷史與文化發展上扮演頗重要的角色,從西元1350年開始一直持續417年,歷經5朝33位君主,是續素可泰王朝后的第二個首都。因為地理位置佳,四周又環繞肥沃的稻田,成了理想的行政和交通中心。當時來經商的就包括中國、日本、印度、英國、荷蘭、葡萄牙人等,可謂盛況空前,民生富裕,曾被喻為‘人間天堂’。
18世紀,泰國與緬甸長期交戰,艾尤塔雅失陷,緬甸軍隊摧毀了城內許多宮殿、廟宇和佛塔,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歷史古跡。1991年,艾尤塔雅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UNESCO) 的世界遺產之一。
氣勢磅礴
雖然處處是殘垣斷壁、坍塌的城墻,仍然可以感受到艾尤塔雅昔日的磅礴氣勢。當年興盛的古城就集聚了手藝最精湛的雕刻家,從一些遺產仍可以看到非常細膩典雅的浮雕等作品。艾尤塔雅王朝的藝術品是泰國史上經典名作。
眾寺廟和皇宮內莊嚴典雅的大小佛像共十萬余,最高的佛像有72米高,有的還鋪著250公斤重的黃金,顯示當時的富麗及顯赫的氣勢。
由于當時統治范圍包括今天的老撾、柬埔寨和緬甸等地,艾尤塔雅多元化的建筑獨具風格,無論是錫蘭式的佛塔,抑或高棉式的圓頂佛塔,皆韻味十足。難得的是,這個時期的建筑特色對泰國后期的建筑美學有深遠的影響。
佛寺背后的故事
今天的艾尤塔雅因為這些建筑遺產而成了赫赫有名的旅游勝地。幸好鮮有蜂擁而至的聒噪游客,可以隨心欣賞。遺跡分布在城內外;古城純樸幽靜,住了不少居民,有甘榜的悠哉閑哉。
嘟嘟車把我們載到各式的wat(佛寺),看了破壞程度各異和少數保留完整的古跡。每個景點背后皆有一段故事,有的悲壯,有的凄美。其中就有兄弟爭奪王權,互相殘殺后而建來埋葬骨灰的拉嘉布拉納寺 (Wat Ratchaburana);另有泰國王子與中國公主相戀,王子為了紀念逝世的公主而蓋的帕南瓊安寺 (Wat Phananchoeng)。
讓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當然是與菩提樹根融為一體的佛頭,就在瑪哈泰寺 (Wat Mahathat) 內。我佇立佛頭前,虔誠地望著那副安詳的樣子,或許這就是面對世上所有恩怨與是非的最佳容顏吧!
歷史的教誨
歷史遺跡總是把傷口赤裸裸地展現在世人面前,用千瘡百孔來教誨我們戰爭帶來的破壞性。自古以來,人類因為敵不過貪婪之心而在爭權,占領中不斷進行毀滅。艾尤塔雅數百年建立的堂皇富麗,于1767年被入侵的緬甸軍隊無情地燒毀并劫掠一空,“人間天堂”轉眼間變成廢墟一片。
如今艾尤塔雅的殘缺襯托出它的頹廢;紅塵滾滾,日暮途窮,數百年的輝煌原來只不過是過眼云煙。
疼惜,艾尤塔雅,只因它留給世人太多的斷垣殘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