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大皇宮介紹
舉世聞名的大皇宮(Grang Palace)緊鄰著湄南河,是曼谷市中心內一處大規模的古建筑群(計28座),總面積二十一萬八千四百平方米。她是仿照故都大城的舊皇宮建造的,經歷代君王不斷擴建,終于建成現在這座規模宏大的大皇宮建筑群。
大皇宮是泰國諸多王宮之一,是歷代王宮保存最完美、規模最大、最有民族特色的王宮。曼谷王朝從拉瑪一世到拉瑪八世,均居于大皇宮內。1946年拉瑪八世在宮中被刺之后,拉瑪九世便搬至大皇宮東面新建的集拉達宮居住。現在,大皇宮除了用于舉行加冕典禮、宮廷慶祝等儀式和活動外,平時對外開放,成為泰國著名的游覽場所。
大皇宮匯集了泰國建筑、繪畫、雕刻和裝潢藝術的精粹,其風格具有鮮明的暹羅建筑藝術特點,深受各國游人的贊賞,被稱為 “泰國藝術大全”。
大皇宮內有四座宏偉建筑,分別是節基宮(Hakri Maha Prasad)、律實宮(Dusit Maha Prasad)、阿瑪林宮(Amarin Winitchai Hall)和玉佛寺(Wat Phra Kaeo)。
走進大皇宮庭院,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如茵的大片草地和姿態各異的古樹,草坪周圍栽有一些菩提樹和其它熱帶樹木。
大皇宮的佛塔式的尖頂直插云霄,魚鱗狀的玻璃瓦在陽光照射下,燦爛輝煌。走進第二道門,一座雄偉而瑰麗的三層建筑物展現在眼前,這是大皇宮里規模最大的主殿——節基宮。它是拉瑪五世王在1876年開始建造的。“節基”含有“神盤”、“帝王”的意思,也是拉瑪王朝的正稱。節基宮的特點就是它的基本結構屬于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建筑藝術,而上邊三個方形尖頂的殿頂,卻是泰國式屋頂。節基宮的西面是律實宮。這是大皇宮內最先建造的皇殿,而且是一座泰國傳統建筑。律實宮里有拉瑪一世王時代制造的御座和御床,被列為拉瑪王朝第一流的藝術品。
現在,律實宮主要作為國王、王后、太后等皇室人物舉行喪禮的地方。節基宮的東面是阿瑪林宮,它由三個主要建筑物組成,即:阿瑪靈達謁見廳,宮廷的昭見儀式通常在這里舉行;拍沙廳,君王的加冕禮在這里舉行,里面有加冕坐的椅子;卡拉瑪地彼曼殿,該建筑物曾是拉瑪一、二、三世王的住宅,以后成為君主們加冕后的官方住宅。
大皇宮里另有一座西式建筑,稱為“武隆碧曼宮”(Boromphiman Hall),是拉瑪五世王在1909年給太子建造的。現在這里作為國家元首級國賓和皇室貴族的迎賓館。因為屬于內廷地方,一般不開放參觀。大皇宮四周有高大的白色宮墻,間有堡壘、宮門和宮殿。宮前有個橢圓形廣場是王家田廣場,曾被作為御用廣場,現今每逢春耕節和泰國新年,國王都在這里主持慶祝儀式。
廣場的周圍是主要大學、政府辦公室、泰國的國家博物館、國家劇院、國家藝術館和曼谷守護神寺等。開放時間:8:30-15:30票價:250泰銖,包含玉佛寺和威瑪曼宮殿兩處的參觀門票和導游圖。進寺不能穿著暴露(入口處可以免費租衣褲,但要留下護照或信用卡
大皇宮其它資料:
大皇宮位于曼谷市中心區,由一組布局錯落的建筑群組成,匯集了繪畫、雕刻和裝怖藝術的精華。
曼谷王朝開國君主拉瑪一世登基后,于1782年把首都從吞武里遷至湄南河東岸的曼谷,經歷代不斷擴建,終于建成規模宏大的大皇宮建筑群。大皇宮是泰國諸多王宮之一,是歷代王宮保存最完美、規模最大、最有民族特色的王官,現僅用于舉行加冕典禮、宮廷慶祝等儀式。曼谷王朝從拉瑪一世到拉瑪八世,均居于大皇宮內。1946年拉瑪八世在宮中被刺之后,拉瑪九世便搬至新宮居住。
大皇官對外開放,成為泰國著名的游覽場所。建筑群共22座,主要建筑是4座各具特色的宮殿,從東向西一字排開,一色的綠色瓷磚屋脊、紫紅色琉璃瓦屋頂、鳳頭飛檐。屋頂是典型的泰國“三頂式結構”,集泰國數百年建筑藝術之大成。有人稱此處為“泰國藝術大全”。